摘要: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自“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以来,从企业调研入手,紧扣顶层设计,细化建设任务,以“创新突破”为核心,以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市场化规则,制定教学实训标准, 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机制与制度建设为依托,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关键词:产教融合 新能源汽车 行业
一、实施背景
针对新能源汽车独有的检测特性,现有的机动车检测技术、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设备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能源汽车的检测要求。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管理部门、技术研究单位、生产企业、使用以及维修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和论证,在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制定新能源汽车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和检测要求等,形成可操作、实施的技术标准规范,为在用新能源汽车的检测提供规范化的技术指南,培养专业的检测人员,开发检测设备,建设综合检测线、检测站,成立专门新能源汽车检测机构,最终形成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检测标准体系,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检测质量及车辆运行安全,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二、主要目标
针对以上功能,我校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中心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积极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开展新能源汽车维护和检测技术规范研究工作。内容包括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维护项目、作业内容和技术要求以及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和检测要求等,形成可操作、实施的技术标准规范,为在用新能源汽车的维护和检测提供规范化的技术指南,以保证新能源汽车维护和检测质量,保证车辆运行安全,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在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瞄准了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源,探索以一种市场化的手段来探索和尝试“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校企联动机制推动国家示范校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增强我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更有助于企业领先一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具体措施
1.创新突破——校企合作赋予持久生命力,“利益”是关键
校企之间要实现深度、长久的合作必须建立起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运作机制。依托企业主体,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在战略层面的合作,是一种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无论是在满足新能源汽车维修产业发展和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的迫切需求方面,还是在促进我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带动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盘活多元化办学就业模式,既可以让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后)就到企业实习培训,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使培养的汽车修理专业人才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又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对现行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当前企业实际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学生的培养体制紧紧地与市场结合。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实习基地,依托企业经营管理优势,让企业积极参与盘活校内国有资产,开展好资本运营和产业投资、产权托管、重组并购等相关业务,可以使相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效益最大化,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从而实现对相关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经营的目标。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由于汽车修理企业大多数为小型企业,部分软硬件设施不够齐全,专业人才不多、理论知识欠缺,工作为间歇性。因此,通过与学校合作,既可为公司增添技术力量,提高公司部分工作的工作效率,又可以利用部分学校资源,加强企业与学校或专业人才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树立起社会服务型的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校学习期间,就有充分的机会直接进入企业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完善结合,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能更平稳地、更快地完成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过渡。
由此可见,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依托企业主体和校企之间新型的协作机制,实现校、企、学生之间“三赢”的模式,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与学科一体化建设、多元化的实习培训注入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命力。
2.目标明确——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始终坚持以培养创新型的技能人才为指导思想,切实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实现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生产检测、技术咨询、服务认证和传承新能源汽车文化于一体的特色院校的整体建设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1)创新: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江苏省职业院校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建立“产教融合”新模式。
(2)提升能力:通过校企共建我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实习基地,学校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学校服务区域发展战略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科学决策、战略规划、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师资、管理、服务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改革创新精神、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3.打造优势——以市场化规则,制定教学实训标准
我校校内外实训基地成立后,便以市场化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确保了我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教学与实训的功能,更通过市场的严格检验,自身获得了快速的成长和发展,赢得良好的市场口碑。
通过整合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并引进技术人才。通过与行业内企业合作紧密,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标准化操作、汽配信息采集、网络宣传推广等方面,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中心结合无锡交通院打造出一支储备丰富、专业结构合理、技术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团队。
(2)规章管理制度明细
我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根据企业标准,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的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件材料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实训车间管理制度、实训车间教师管理制度等。
四、保障措施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中心于2016年6月18日正式成立。中心成立后积极适应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需求,整合江苏省汽车维修行业研究资源和技术力量,以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为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相关工作:面向产业联动融合,既要面向整个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又要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面向行业转型升级,充分关注新兴汽车维修业态发展,顺应“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的发展趋势,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思维,推进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维修产业转型升级;面向社会服务,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遇到的困难,为企业发展转型提供政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支撑和服务,并针对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紧缺,开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维修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国内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维修合作与交流。
严格遵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以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健全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组织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等;建立健全各项规范的管理制度。
——搭建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中心与新能源专业学生的对接平台
我校不仅立足于搭建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更希望通过示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成为“研究中心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对接平台”,全面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和在兄弟院校汽车专业中的名誉度,吸引更多外部企业参与共同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各方面资源服务社会。
1.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通过建设实习基地,使校企达到互惠的目的,形成“三赢”(企业、学校、学生),从而使实习基地成为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纽带。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获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实施了“课内教技能,课外练技能、积极考技能、毕业多技能、就业凭技能”的技能教育模式,通过明确专业技能训练目标,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及校外技能大赛,目前共有 10多名学生获奖省市级奖;定期组织专业技能考核,鼓励学生考证,鼓励学生“双证”毕业,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3.师资队伍建设
引荐国外专家和院校专业老师进行交流互动,传授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学校教师通过合作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开展企业调研、专项课题研究、企业内技能认证、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等方式,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为中职教育提供师资保证,也为部分教师成功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4.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为院校制定技术交流内容和技术方案,聘请企业优秀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具体完成专业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 满足中职教育适应企业技术、业务、管理发展要求。
5.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
到目前为止共9个实训室,即整车检测、维修及充电实训室、纯电动汽车智能课堂,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包括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实验室、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实验室、充电系统实验室、充电系统实验室。
1)整车检测、维修及充电实训室
中心一层为整车检测、维修及充电区域,以各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为基础,结合使用性能检测、故障检测与诊断、故障模拟与排除、安全保护装置,真实展示汽车各系统结构与原理及工作过程,设备能清晰展示电动汽车的外形、各组成模块的安装位置及连接关系,使学员对电动汽车有更为直观的认识,能提高学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能。另布置两台充电桩,以便于车辆充电。
2)纯电动汽车智能课堂
(1)比亚迪智能课堂
以比亚迪e5车为原型,在中心二层区域建成比亚迪e5纯电动汽车六大模组: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实训系统、主控制器实训系统、动力电机实训系统、电动空调实训系统、电控助力转向实训系统、车身电子及电气实训系统,分别展示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和检修要点,以便实现纯电动汽车智能课堂功能。
该智能课堂虚实结合,通过2D、3D视图,模拟仿真软件,游戏通关知识考核,核心总成3维立体爆炸图,技能操作视频等丰富的可视化资源,提高学习的趣味性,系统知识的直观性,使学生易学易懂,并爱上学习。设备产品人机交互,并可以互联互动,通过行云新能智能化教学系统实现理实一体化授课,学生考核随堂化,课程资源网络化,方便学生自学。
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新兴战略型产业领域技术服务核心职业技能,在中心二层设立新能源汽车技能大赛中心。
借鉴德国车载高压系统操作技能培训及资质认证标准,展现“纯电动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可进行动力电池组的检测与更换,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输入输出端高压电缆连接及其电信号的测量与故障诊断和排除,电驱动系统输入输出端高压电缆连接及其电信号的测量与故障诊断和排除,电动空调系统高压电缆连接及故障诊断和排除,充电系统维护保养操作与故障诊断和排除,整车故障诊断等工作任务。竞赛平台采用品牌纯电动汽车实际使用的器件,整套竞赛设备力求做到和实际电动汽车运行原理一致的器件和使用环境,营造实际的职业岗位工作氛围,引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3)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
三电系统为主的实验室,具体可分为: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实验室、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实验室、充电桩实验室,便于对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进行研究。
(1)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实验室
实验室可以实现电池结构认知,基本原理,常见故障检测,性能测试,电池封装技术,成组技术,热管理,均衡技术、电池更换、电池组标定,BMS系统原理、预充电控制、漏电检测、高压下电,电池和管理系统原理仿真、虚拟动画等,配置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资源,实现理虚实一体化教学。
(2)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实验室
实验室可以实现电机结构认知、工作原理、电机拆装、电机故障检测、电机性能测试、电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绝缘测试、高压互锁、输出特性测试、电机电控拆装仿真模拟,故障检测仿真模拟、电控系统故障检测等,配置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课程资源包,实现理虚实一体化教学。
(3)充电系统实验室
实验室可以学习充电桩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学习充电站的日常管理与运营等,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课程资源,实现理虚实一体化教学。
(4)充电系统实验室
在中心三楼设立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培训中心,满足新能源汽车各类培训的需求。每年组织全国职业院校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培训将邀请美国国家新能源培训联盟的专家到中国授课,或者应各院校要求,组织相关老师到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进行培训,NAFTC培训中心有效、快速提升院校教师专业技能。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起到向当地其他职校或汽车维修企业培训的功能,起到院校在职校领域、企业领域、社会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推广作用。实现“把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生产检测、技术咨询、服务认证和传承汽车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中职院校”整体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六、体会与思考
通过近年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产教融合基本内涵是指把产业和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这是深化教育供给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既涉及到宏观的教育布局和结构,又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事关教育组织形态和服务供给多元化,是完善现代办学体制和教育治理体系的一项制度创新。
2.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必须逐渐提高,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且各个阶段应认真落实到位,避免流于形式。
3.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项整体工程,全校应充分挖掘、整合学校有利的教育资源,齐抓共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技能型人才培养,从涉及的内容看,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从涉及的部门看,有教学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因此,只有各部门认识到位,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方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