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实践成果

〖三教改革〗:“船舶柴油机”教学改革实践案例

摘要:“船舶柴油机”课程作为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无法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当前“三教”改革的指导方针下,针对“船舶柴油机”课程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船舶柴油机;教学改革;教学设计

“船舶柴油机”课程是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技术应用性课程,是从事船舶机械设备运行、维护、安装、调试,航运部门机务管理必备的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牢固地掌握现代船舶柴油机的原理、结构和性能,应具有对船舶柴油机常见故障的判断和机理分析能力,并具有排除常见故障的技能,通过必要的实践技能的训练,掌握船舶柴油机的管、用、养、修所必须的知识技能。

传统的“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考核评价单一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导致讲授的教学内容不全面,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操作能力不高,难以满足船舶行业快速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鉴于此,针对“船舶柴油机”这一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宜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本学期驾机教研室181141班“船舶柴油机”课程,由周伯良老师承担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和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方法,将授课地点由教室转移至实训基地,利用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平台、轮机模拟器等信息化资源并有机融合柴油机拆装、排故等实操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材选用

本课程主要选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主动力推进装置(船舶柴油机)》,该教材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再结合《柴油机拆装实训指导书》和《柴油机故障识别与排除》作为辅助教材,更有利于改进教学过程,更有效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二、优化教学设计

(一)强化实操,理实一体,提升技能

本门课程将授课地点安排在实训基地,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情境,布置任务,教学内容贯穿课堂内外。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结合柴油机拆装环节可更充分地掌握柴油机主要结构组成、设备功能等抽象知识点;结合柴油机排故环节能更有效地掌握柴油机常见主要故障,及故障诊断、排除方法和步骤。教学中各项任务内容与职业技能有机衔接,充分契合学生就业需求。理论知识与实操环节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强化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的掌握,同时在教学中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并有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为今后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充分利用资源,打造信息化课堂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运用微课、超星学习通、轮机模拟器等一系列信息化教学资源,努力打造智慧课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轮机模拟器设置柴油机系统常见故障,要求学生自行查找故障原因并进行排故操作,培养学生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

同时,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线上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途径,同时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有效督学,及时根据学生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及方法,并实现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评价机制,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总结

在当前“三教”改革的指导方针下,“船舶柴油机”作为职业院校轮机工程技术的主干专业课,应随着船舶柴油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同时注重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和新颖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将更有利于培养契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