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焊接技能型人才紧缺,实训基地是焊接后备人才培养的摇篮。传统的技能培养模式成本高、污染高、与企业脱节严重。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育人为根本,有效对接行业特点、地方产业,密切校企合作,坚持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与技术服务为一体,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建成区域技术创新推广中心。
本实训基地建成以来,大大降低了各类消耗,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拉近了校企间的距离,改善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并承担了大量社会培训、技能竞赛、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的业务和工作,已经成为集教学、培训、科研于一体的开放共享的人才培养基地。
关键词:绿色环保 改革 校企合作 虚实结合
一、背景
焊接是一种金属的联结技术,是产品制造不可缺少的加工方法。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①,焊接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极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支符合现代化、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要求的焊接高技能人才队伍迫在眉睫。为了配合我国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升级理念,改革以往以“费”为主的焊接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绿色高效的焊接实训基地成为重中之重。
无锡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北靠长江,其影响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地区,这一地区聚集了钢铁、造船、港口、重机、汽车、石油等重工业,对各类焊接技术人才需求旺盛,无锡本地及其周边如南通、泰州、镇江、上海等地区近年来以钢结构产品为主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普通焊接劳动力,尤其是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求。焊接检测、焊条电弧焊、CO2气保焊、氩弧焊工都是企业非常急需的紧缺人才。但是,由于焊接的成本高,而焊接设备、焊接新型材料发展速度快,导致实习内容落后,不适应企业需求,特别是焊接检验、质量分析、焊接加工、焊接机器人操作等方面,学生还需一定时期的培训才能上岗。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现实折射,是焊接后备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跟上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步伐,是基地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目前,我们长三角地区以轻、中型产业为主,大量企业产品制造引入了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焊接操作机、焊接机器人、无人生产线逐渐开始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手工操作②,而传统的焊接训练依然停留在“重实践,轻工艺;重消耗,轻环保;重手工,轻自动”的理念上。在传统的实训基地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更新频繁,企业发展快速
企业的设备投入是回报型投入,可以通过产品生产的利润将投入赚回来,因此企业具有提高生产效率,更新先进设备的动力,但学校建设的设备投入是非营利性的,因此基地设备建设始终落后于企业的快速发展,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2、训练成本高昂,环境污染严重
焊接实操耗电、耗材大,成本高,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焊接技能的熟练又不可能脱离大量的实操训练,即使随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依然不能完全抛开手工操作,尤其是大型复杂设备的生产、现场安装、设备破损返修等情况,都需要依赖技术工人的手工操作。
3、训练样式单一,脱节企业生产
学校焊接训练不针对特定产品,因此只能对板、管等简单结构进行重复性地练习,训练样式较为单一,学员普遍缺乏对复杂结构、现实产品的认识,对生产工艺的知识也仅是纸上谈兵,与企业生产严重脱节,难以快速融入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主要举措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秉持改革、创新、环保的建设理念,除了传统的必要设备、设施、场地的建设外, 创造性地提出了“校企共建”、“虚实结合”的建设方案。打造贴近企业生产,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高素质、技能型综合人才训练场地。
1、校企合作,共建基地,打造焊接技术服务中心
加强投入,走校企合作之路,让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学生获得技术之摇篮。学校采购先进的焊机,引进先进的技术,进一步加强与中国船级社、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江森自控、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无锡久保田等有实力的企业合作,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校企间开展“学徒制”合作试点,专业教师把课堂搬到企业车间,企业派遣有经验的专家做师傅,进行现场指导,学生与企业真正做到“零距离”接触,减低了人才培养的成本,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根据焊接专业的特点,本基地充分拓宽办学渠道,发挥学校服务社会职能,将实训基地办成开放的、多功能的自动化焊接应用技术中心、焊接技术培训鉴定中心、船舶智能制造与焊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船舶及各类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术服务、共同研发等各项工作。
2、焊接仿真,虚实结合,实现现代绿色实训新模式
焊接专业在技能训练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材料,以及产生诸多不利于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的物质。本基地建设中充分考虑了绿色环保的因素,在焊接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虚拟仿真现实环境与传统手工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技能训练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发了虚拟焊接仿真实训平台。
四、成效与经验
(一)政校企联袂,产学研结合,开放共享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基地拥有深厚的办学底蕴、强大的师资队伍、广泛的行业资源,基地的三大中心,围绕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坚持政校企共建、产教研融合的思路,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推广,对接职业标准协同招生就业,对接职业情境文化融合协同管理,对接岗位要求协同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对接岗位任务协同实践教学,对接双方资源协同共建实训基地,对接培养需求协同教师培训,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基地在CCS焊工考试委员会、江苏交通OTC焊接培训中心、江苏省焊接技师高级技师指定鉴定机构的基础上,新成立国际造船新公约规范标准工作机制办公室江苏合作中心、江苏省船舶焊接无损检测中心,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进行多元化合作,建成集教学、培训、科研于一体的开放共享的人才培养基地。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焊接技能大赛、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焊接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成果显著,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5项,省级三等奖6项。市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创新大赛中获得国家金奖一项,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二)以名师工作室等为依托,提升技能研究水平,引领行业发展
基地成立了无损检测名师工作室,将无损检测项目与船舶行业进行无缝对接,利用船舶无损检测工作室检测设备和技术优势,为中船重工702研究所东方高速艇公司游艇和铝合金高速艇进行无损检测,进一步促进校企联合。一方面,学校将从企业服务中获得行业的前沿信息和大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学校人才培养的成本,减少人才培养周期,为培养企业所需专业人员提供便利,为本地区船舶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2018年,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超声波检测培训,培训员工36人。
(三)探索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服务社会、实现双赢
基地先进的设备和齐全的技能训练项目,不但能够满足焊接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学校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现零距离对接,还可以提供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等,提高本地区人才的整体素质,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相继与无锡船厂开展电焊工培训、在扬泰船厂和湖州船厂开设校企冠名班,与无锡中捷、扬子江集团、久保田建机(无锡)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与江森自控开展工学交替。2018年,与扬子江集团成立了扬子江船舶学院。同时利用基地的设施、设备、师资等资源,承担了江苏省2018年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焊接技术项目的比赛、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竞赛、无锡市焊接技能大赛、无锡市船厂电焊工大赛、无锡市残疾人电焊工大赛等比赛,每年承担无锡市焊接技师、高级技师的鉴定工作和CCS电焊工考核工作,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6年,参加了无锡市政府采购就业服务电焊工培训标段的投标,并顺利中标,针对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及毕业学年高校在校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灵活就业人员、企业在职职工、退役士兵、外来劳动者、农村适龄劳动力、产业急需的技能人才等群体开展电焊工培训和钣金工培训,其中电焊工初级150人,电焊工中级培训220人,钣金工中级220人。2017年,为无锡大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培训了25名中级电焊工,无锡德林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了32名初电焊工,应无锡市海事局的要求,为无锡15家船舶企业48名员工进行了ZC电焊工培训。2018年1月承办了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焊接赛项)。2018为社会培训CCS电焊工87人。
(四)焊接仿真,虚实结合,实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绿色实训新模式。
焊接专业在技能训练中,需要消耗很多能源、材料,以及产生诸多不利于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的物质。本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低碳经济,在焊接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虚拟仿真现实环境与传统手工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技能训练模式,可以实现:
1.节约成本,绿色环保。传统焊接训练费时耗材,效率低下。学生训练时需要大量的金属材料、保护气体、电能等资源。虚拟焊接仿真实训在焊接训练过程中有效节纸电能,没有焊条(丝)、钢板和保护气体等材料的消耗,也不会产生焊接烟尘,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材料的损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节省安装焊接烟尘净化设备的费用。虚拟焊接仿真实训系统可以在不浪费耗材的情况下,多次进行同一项目的训练,增加了焊接培训的实际操作时间。
2.教学安全可靠,消除危险隐患。虚拟焊接仿真实训系统是安全可靠的教学方式。训练过程中不会产生高温明火,也没有焊接烟尘的生成,避免了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各种事故,杜绝了所有的安全隐患,带给学生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
(五)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更加深入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高职示范专业,基地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使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的深度、广度、多样性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并能逐步将专业理论——技术指导——产品设计——工艺编制等教学过程更趋系统化与具体化,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基地积极建立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虚拟现实、物理仿真手段开展焊接类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了焊接检测课程模块化教学项目,推进了焊接检测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建设了焊接检测网站和开发模块化实训教材,将焊接检测项目与技能大赛相结合。功能完善的实训基地,更有利于教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情景化的项目课程改革,并使专业教学过程具备设计、创新、模拟实验等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动手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五、思考与展望
焊接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只是初步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管理与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不断地在使用过程中完善,且随着我国工业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不断地融入到生产中,也需要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样才能够使基地建设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智能制造地全面铺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有序推进,未来的专业建设、基地建设必然要向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数字化、环保化方向发展,因此,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学校将在完善焊接基地功能的同时,吸引企业、研究所与学校开展深层次的项目合作,把更多的企业培训、加工、设计、质量检测放到学校里来,将先进的行业、企业管理文化渗透进学生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学生能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学校、企业、行业互助合作,互惠共赢,开创校企合作、专业发展的新模式。